律师介绍

朱凤翔

朱凤翔

联系我们

  • 姓名:朱凤翔
  • 电话:18952560001;13773322450
  • 邮箱:ZFX148@163.com
  • 证号:13210200810381046
  • 律所:江苏宝宇律师事务所
  • 地址:江苏扬州市宝应县安民路15号
您当前的位置: 宝应刑事律师 > 律师文集 > 法律法规 >正文
分享到:0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尽管我国现行刑法的第196条采用列举的方式将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的信用卡和恶意透支四种行为规定为信用卡诈骗罪。但由于现实的复杂性和犯罪手段的多样性,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界,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信用卡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理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学者也就一些比较特殊的行为性质专门进行了阐述分析,对于司法实践问题的解决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一、前提:“信用卡”的界定——借记卡的性质分析

信用卡是当今世界上广为使用的一种先进的金融工具,是一种先进的支付手段、消费信贷、结算手段,是银行、金融机构或者专营公司向信用良好的单位和个人签发的,可以在指定的商店或者场所进行直接消费,并可以在发卡银行及联营机构的营业网点存款取款、办理转账结算的一种信用凭证和支付工具。

司法实践中,在如何认识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工具——信用卡的问题上遇到一些争议。这直接涉及到如何把握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行为问题。正确界定信用卡,是我们正确认识信用卡诈骗罪的前提。本罪中就信用卡的理解出现的争议主要在于如何理解借记卡的性质,即借记卡是否属于信用卡。

1996年1月起施行的《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旧《办法》)对银行卡的种类只规定了一种,即信用卡。199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第五条规定:“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信用卡和借记卡两者均具有转账结算、存取现金和信用消费等功能的全部或者部分。两者的区别在于,信用卡具有透支功能,而借记卡则没有。新《办法》的这一规定,引导出借记卡能否成为信用卡诈骗罪工具的争论,形成了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意见。

肯定说认为,旧《办法》对银行卡种类只规定了一种,即信用卡。在这里,信用卡和银行卡是等同的。而1997年刑法信用卡诈骗罪的规定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信用卡诈骗罪是以旧《办法》规定的信用卡为规范对象的。而新《办法》规定银行卡分为贷记卡和借记卡两种,贷记卡又称为信用卡。因此,1997年刑法立法的本意所规定的信用卡就是现在所说的银行卡。刑法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法律,其内容不能够因为行政法规中名称的变化而改变,应当遵循立法原意。而且从司法实际处理的角度,把借记卡从信用卡中分离出来,实践中会引发一定难题。[①]

笔者认为,此否定说的观点有待商榷,认为在新《办法》出台以后,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工具只能够是贷记卡,即现在意义上的信用卡,理由如下:

首先,信用卡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支付手段和结算工具,它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信用。而信用这一特征最主要就体现在可以透支的信贷功能上,而借记卡却恰恰缺乏这一项最能够体现信用特征的功能,当然不能够被认为是信用卡。同时,金融作为一项全球性比较强的业务,在世界金融流通领域中,普遍都认为信用卡仅限于贷记卡。新《办法》正是顺应了世界金融业的潮流。

其次,从刑事立法方面分析,我国的信用卡诈骗罪始于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1997年刑法只是吸收了上述单行刑法中有关本罪的规定。并非如持肯定意见的人所说的,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是以旧办法为依据和参照的。同时在旧办法中,第十二章第17条明确规定了信用卡持卡人的透支权利,从中也不能够得出过去的信用卡包含现在意义的借记卡,或者等于现在的银行卡的结论。[②]

再次,从罪刑法定原则的角度分析。从罪名的规定来看,刑法第196条的罪名是“信用卡诈骗罪”,可见,本罪规范处罚的应当是利用信用卡实行诈骗活动的行为。从刑法条文的规定看,刑法第196条中对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四种行为中的前三种行为明确规定只能为利用“信用卡”所实施的行为,第四种“恶意透支”行为更是只能够利用可以透支信贷的贷记卡即信用卡去实施。本着罪刑法定的原则,我们不能突破现行法律的规定。 作者: 221.239.83.* 2005-5-5 23:53   回复此发言 -------------------------------------------------------------------------------- 2 信用卡诈骗罪的界限标准与应用分析(王颖) 最后,从刑法与经济行政法规的关系上分析。刑法中处罚的犯罪,基本分为两大类:自然犯与法定犯(或称为行政犯)。其中,大部分的行政犯属于经济领域的犯罪。法定犯与自然犯的区别之一在于,法定犯以先违反一定的行政经济法律法规为前提。对于这类非法行为,通常是先要接受某一经济法规的规制,情节严重的,在刑法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才可能作为犯罪处理。刑法作为保障社会规范秩序的最后一道屏障,应当与作为其前置的行政法规经济法规保持一致。日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是靠民商、经济和行政法等来规范的,经济生活中的术语也是由这些法律来规定的。作为后置的刑法,应当与这些前置法保持一致,保护前者,而不应当轻易突破前者,这样才有利于维护经济秩序的稳定和法制的整体发展。

基于以上理由,笔者主张应当严格遵循新《办法》来定义信用卡,不能够在司法中对信用卡诈骗罪的适用范围做出不利于被告人的解释。借记卡不能够成为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工具。如果行为人使用虚假的或者冒用他人的借记卡行使诈骗活动,可以依据刑法第194条第二款的规定按金融凭证诈骗罪论处。这一观点目前在司法实践中也基本得到了认可。

二、信用卡诈骗罪界定标准的建立

信用卡在上世纪产生于美国,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飞速发展。而我国则是在1985年3月成立了第一家信用卡专营公司——珠海市信用卡有限公司,并且发行了第一张信用卡。因此,在我国的1979年刑法中没有关于信用卡诈骗的规定。1979刑法对诈骗行为只规定了诈骗罪一个罪名。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以前的“两高”司法解释的基础上,通过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决定》的第14条从立法上明确规定了信用卡诈骗罪。1997年新刑法又将信用卡诈骗罪纳入了刑法典之中,并且基本沿袭了《决定》对信用卡诈骗罪的规定。信用卡诈骗罪从传统的诈骗罪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金融诈骗犯罪,是刑法在打击犯罪的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体现。

信用卡诈骗罪具有一般诈骗类犯罪的共同特点:1、行为人有非法占有的目的;2、行为人有伪造事件、隐瞒真相等欺诈行为;3、使得相对人(通常是被害人)自愿交付财物。我们在认定信用卡诈骗罪的时候,不能忽视诈骗罪的特性,这是信用卡诈骗罪成立的基础。

信用卡诈骗罪单独成为一个罪名是由于信用卡诈骗行为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一)信用卡的三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分析

在信用卡的使用和管理的过程中,有三方当事人的共同作用使得信用卡的功能得以实现。这三方当事人就是发卡行、持卡人和特约商户(也称特约单位)。 [③]这三方当事人之间产生三种相互依存发展的法律关系。把握信用卡三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对于正确理解信用卡诈骗罪有着重要意义。

发卡行与持卡人因《领用信用卡协议》而产生的合同关系。当持卡人在存款余额内消费时,持卡人与发卡行形成储蓄合同关系;当持卡人透支消费的时候,形成借款合同关系;在发卡行和持卡人之间储蓄合同关系或者借款合同关系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个从合同关系——担保关系。发卡行与特约商户之间形成委托关系和转账结算关系,特约商户为持卡人提供服务,由发卡行将持卡人账户的款项转划到特约商户的账户。持卡人与发卡行之间形成商品买卖合同或者劳务合同关系,持卡人凭信用卡在特约商户消费,特约商户根据与发卡行订立的协议受理持卡人凭信用卡进行支付。

这三种法律关系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其中第一个法律关系是主法律关系,后两种法律关系是从法律关系,从属于前者。一切体现信用卡功能的法律关系,都产生于这三者或者其中两者之间。

还应该予以注意的是,在这三方当事人中,对信用卡或者信用卡内的资金拥有所有权或者占有权的是发卡行和持卡人,特约商户在其中主要起一种代理的作用(依据不同的情形代理持卡人或者发卡行)。在信用卡诈骗罪中,损失方一般也是持卡人或者发卡行,尽管在信用卡诈骗中受骗的往往是特约商户(受骗人与损失人不是同一人也是信用卡诈骗罪不同于一般诈骗的特点之一)。 作者: 221.239.83.* 2005-5-5 23:53   回复此发言 -------------------------------------------------------------------------------- 3 信用卡诈骗罪的界限标准与应用分析(王颖) (二)信用卡的功能分析

信用卡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它的优越性,而这种优越性正是由它本身的功能所决定的。对于信用卡有几项基本功能说法不一,但是基本认可信用卡的功能具有以下的内容:支付功能,这也是信用卡基本和主要